《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外国的科幻大片,一定憧憬过成为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看着电视屏上的欧美面孔,你是否有过失落?但在20xx的新春,我可以激动、自豪地告诉你:终于轮到中国人来拯救地球啦!
中国人何德何能能担上这样的责任?其中不可能有空手套白狼的事。电影一开头在讲述完世界观之后,便为我们呈现了在中国地下的景象:该打闹的打闹,该享乐的享乐,该过年的过年。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对生命的冷漠,对社会的不关心——毕竟地球危在旦夕!——但我却不能苟同:其一,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就算心系天下,也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若表现出担忧,不免会人心惶惶,亦不如淡然生活。老师从不停止教书育人的工作,厨师们也坚守在岗位上。各司其职,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做到最好的了。这样的大智慧,中国人已在无言中吸收了。
另一处令我深受震撼的,是在主人公刘启逃亡过程中被强行征用后所发生的事。刘启失去了他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人,尽管如此,他非但没有排斥救援工作,反而投身于此。他明白:这是地球存亡的关键。因此果断地抛下了家事,担起了拯救地球的使命,而在之后的救援中,更是他灵机一动,与同伴共同努力,在不断撤离的人群中逆流而上。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奋不顾身;尽管得不到一点帮助,他们也仍然履行自己的责任。他们,是中国人。
主人公的父亲——刘培强中校在此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尝试。他与空间站的智能机器人搏斗;与联合国博弈;在最后的最后,他独自一人带着空间站驶向了木地交界处,点燃了木星,也拯救了地球。这样的顽强,这样的不畏强权,这样的舍己为人,正是中国人在生死关卡所拥有的财富。
再说电影的制作,也许离顶尖的大片还遥远,但相比之前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了。只要在前进,中国人就无所畏惧。电影里如此,现实中更是如此,快速发展的中国势如破竹,无人能挡!只要中国人依然在地球上;只要中国人的精神依然闪耀;只要那颗红星永不坠落。拯救地球,轻而易举。
《流浪地球》观后感2昨日,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可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我们细细品味。
期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应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期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期望时,他们依然期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可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所以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我,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仅情节扣人心弦,并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观后感3假期里,我和爸爸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细节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因为渐渐远离太阳,导致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生存。在这时,男女主角出现了,由于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导致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时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办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政府,但是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办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实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希望是可贵的,有了希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还想说:如果人们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4最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神奇而感人的科幻片,欣赏完这部电影后,我受益匪浅、百感交集。
《流浪地球》这部作品最开始出自作家刘慈欣的笔下,后被导演郭帆翻拍成电影,它讲述了在20xx年,太阳急速老化,迅速膨胀,地球面临被吞噬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倾其一切资源,在地球上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准备推动地球离开危险的太阳系。可是,在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木星的强大引力使得许多发动机熄火,地球又面临着撞击木星的危险。在即将与木星碰撞之际,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刘培强驾驶空间 ……此处隐藏5465个字……结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要团结一致。比如电影中的有一个片段,是推发动机的“撞针”就有各国的救援队一起推动最后才得以成功。人们得出要找新家园这个决定,也可以看出人们的团结。如果他们不团结,就不会做出要找新家园这个决定,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毁灭。
我们还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时不管干什么事我们都要有信心对自己有希望,这样才能办成功,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信心那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在社会上就有很多没有希望、没有信心的人,经历了一些小挫折就会感觉到自己不会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觉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说他就会成功。就比如电影里面,如果男主有办法也不敢去尝试,地球终究还是会毁灭。所以我们做事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办到。要多鼓励自己。
我们平时要多在一些细节,比如在电影中如果男主在回忆的时候没有在意那个细节,他们终究是没有办法挽回地球被毁灭的结局。就比如做数学题,如果你读题只是简简单单的读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那么这道题你一定会做错。
我们也要做勇敢、乐于尝试的人,有时候你遇到困难了,想出了办法,但是你不勇敢、不乐于尝试那么这办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这一盆水的温度,但是也不乐于尝试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电影中男主想出了办法,但是他不敢尝试、不勇敢那么地球迎来还是毁灭。
我们平时也要孝顺父母,现在的社会上都有很多不孝顺父母,还问父母要钱的人,毕竟百善孝为先。在电影中男主也是非常爱自己的姥爷的,虽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较爱自己的老爷。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团结、做事情对自己有信心、细心、勇敢、乐于尝试、孝顺父母的人。
《流浪地球》观后感13一提到科幻电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阿凡达》等美国科幻电影,而中国科幻电影则一直不为人们叫好,可算得上谈资的科幻电影也为数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则肩负着国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期待,中国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科幻电影拍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投资、大制作,却一直缺席。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因为其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的成功,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其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也将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新的巅峰,尽管如今这部电影的诋毁之说愈演愈烈,但它还是有许多亮点的。下面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点评,或者说感想吧。
科幻电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爱说“五毛钱的特效”,但这部电影的特效却毫无堆砌感,尤其是对各个地标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现,着实使人震撼,俨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密不透风的生活,让人心中生畏,而对地下城人们生活的刻画也较为真实,各种行当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们。“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说出这句话的是班长,韩朵朵则对她嗤之以鼻,这里韩朵朵的不屑态度和电影后期朵朵为了号召人们返回拯救我们的地球的全球广播形成对比,峰回路转。“老东西”韩子昂被压死前电影以插入的手法回忆了朵朵的身世,为他的牺牲增添了悲怆之感,回忆灾难前合家融融之乐,也使爷爷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韩朵朵对于爷爷之死感情的表达渲染更具有爆发性,电影也给了她很多镜头,而刘启则表现的太过理智,电影只给了二三个镜头就过去了,也算是一个槽点。
电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转向,远离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计划却才正式开始,地球将进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这也警示人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家园。
《流浪地球》观后感14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流浪地球》,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本书作者为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这本书创作于20xx年,之后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在今年寒假期间上映了,我也和爸爸妈妈去电影院观看了改变过后的电影。
《流浪地球》这本书主要讲了太阳即将毁灭,20多年后,地球将不复存在。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地球上的众多科学家在地球上安置了12000座行星发动机和12000座地下城,发动机可以产生150亿吨的推力,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行驶到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并作为它的卫星。整个过程将要花费2500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旅程。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太阳不再是那个给我们带来光亮和温暖的恒星了,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每当地球行驶到太阳附近时,地球上的人们就开始焦虑不安,远离太阳时,他们才能暂时平静下来。这就像在玩俄罗斯转盘,只不过赌注是73亿人的性命。就这样经过了几次短暂的安逸,人们觉得太阳没有变化,于是用普通的天文望远镜看太阳,发现它和之前的样子没有变化,于是人们认为航天局是在骗人类,所以地球上的大多数人开始背叛航天局。不久,航天局的人全被抓了起来,人们把他们冻死了。正当人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太阳爆炸了,这时人类才意识到航天局没有骗他们。电影中做了一些改编也非常精彩!
《流浪地球》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从书中我了解到不少有关我们生存的地球、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了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作者刘慈欣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力,过人的知识面为我们展现了未来的世界,同时也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奇迹。而这个能力绝不是他天生就有的,一定是经过了后天的不断积累。我也要每天不断多读书多实践,努力成为和他具有渊博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人。
《流浪地球》观后感15前几天我看了《流浪地球》这个电影,我很有感悟。
电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系中的太阳不断的在膨胀,它随时有可能把地球吞了,并发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准备团结一心,把地球推至遥远的恒星系。人类建造了100万个地下避难所,和50万台加速器。还有50万个地球转弯器在太空站。其他人一直在观察情况,当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时,太空站撤离了,这就是联合政府签的“火种计划”,当地球快要毁灭的时候,太空站上带有人类的文明、人类当时的种类,以及人类当时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燃料,这个时候,一个叫刘琪的人,想到他小时候他的爸爸告诉过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办法用。就是让地球来冲击木星,还有五公里就能到达了,但加速器失败了,因为没有燃料。一个这个人发现了太空站有30万吨的燃料。所以他就行驶到太空站,找到喷火点,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动着地球绕跑得更远,不让太阳毁灭掉地球。人类得救了。
通过电影,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动脑子想一想。想完之后才能去做决定,要有信心。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现实中。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遇到难题,要想办法去看看书,或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问家长等等,只要肯坚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电脑上搜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你做了一半儿就放弃了,那就是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这样才能成功。比如有时候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人叫你去玩耍。但是你一定不能答应,应该先把作业做好。可以给他说我马上就要做完作业啦,等我做完作业再找你玩儿吧。完成作业之后再去找这个人去玩儿。
这就是我看了这个电影的感想。你们看了有什么想法吗,快分享给我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