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7-28 11:26:35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教材内容《赶海的小姑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赶海的小姑娘》是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的,歌曲通过对小姑娘“赶海”的描述,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心。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唱《赶海的小姑娘》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并用整齐、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能随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进行简单的律动表演。

教学重难点 是:

把握歌曲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有创造性地运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创编舞蹈为大家演出。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努力让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音乐舞蹈表演法和教师讲解引导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前活动,模仿海鸥飞翔、划船等动作为后面的课做准备。 在新课的导入时,我质疑: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我进行小结: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大海边有沙滩、贝壳、帆船、海鸥、礁石等等。都从学生积极发言的嘴里说出,然后趁机揭示本节课教学的课题:

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大海有关,接着教师范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分乐句教唱歌曲。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最后,在学会歌曲后,和同学们一起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四,说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学生能正确地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并创造性地创编舞蹈动作,为同学们表演;通过演唱及欣赏歌曲,能感知音乐的要素,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有创造性地运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不同的情感来感受大海的内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 、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习。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 、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此处隐藏7607个字……。教师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冰淇淋和太阳”,请学生赏析。

(2)学生观赏漫画,提出问题后,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4-6人一组,选一人为组长。活动时,小组要集体行动,互相协作,相互帮助。

(3)学生在观察“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时,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4)学生在进行测量和调查活动时,建议在操场或校园内要布置好学生活动区,如向阳地区、背阴地区及图书室和计算机房。各活动区之间位置要适宜,既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要注意尽量在教师的监控范围之内。

(5)“太阳能的利用”。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事实和证据的过程。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尊重事实和证据,从小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我们常说“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实验是第一位的,照片、资料是第二位的”,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诚实地呈报结果,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所要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科学教育是将实验、事实、证据放在了十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重视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解释。特别要关注学生们的想法,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点。要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的发言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立的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这是我们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6)拓展活动“哪个热得快”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中的塑料袋黑白颜色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如,使用的温度计的种类要一样,温度计插入水中的多少要一样,塑料袋大小要一样,装入袋中的水量也应该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提醒学生要把观察到的和测量到的事实、搜集到的证据与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不要忘了事实与证据的作用。如:我们组要解决哪些问题?搜集到的事实和证据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的课本里提供的小资料你认真阅读了吗?他告诉了你那些证据与事实?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换或补充活动内容,但所选内容要符合本课的主题与探究目标。对“调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有关的书籍带到学校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览。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本曲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培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中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意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设计

有感情的复习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初听歌曲《歌声与微笑》引入新课。

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认识变音记号“#”。

练习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边唱边律动。

小结。

说课稿 篇7

1、分析中感悟思维

(1)通过对荷花、玫瑰与菊花花瓣形状与特征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花卉设计时,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了解花卉的特征。分析活动是以实物图片展示的形式呈现新知识,通过师生的对话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互动”中互相传递着的感情,当情感发生撞击时,学生会产生创新火花与需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把感觉的语言、文字、图片纳入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被激活。

(2)通过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的展示分析,其一,感悟部件组装与整体的关系;其二,感悟4片花瓣同时成形,可简化加工工序;其三,舌状花瓣十几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简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分析与对话活动,有效地把学生产生的质疑,转化为花瓣造型技术问题,感悟采取多片组合成形的策略,可以简化加工工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2、体验中鼓励探究

(1)提出怎样使花瓣“内卷与外卷?”、“表面多皱纹?”、“勺形内卷?”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解决技术问题的策略。在对材料的特性与新问题进行探究,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在概念间建立联系,形成网络;使学生能准确和敏锐地辨别需要作出反应的线索。

(2)通过三种不同花瓣造型方法的体验,告诉学生怎样做,感悟花瓣造型的技术思维方式。体验活动提供了一个技能操练的平台。引导在体验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活动将描述动作的规则或静态操作示意图,经过大脑的译码,转换成一个连续的动作,通过体验与反思而逐渐变得协调和熟练。体验中学生感悟到操作方法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体验中学生感悟到花瓣造型的技术思维方式。

(3)克服了“康乃馨”载体学习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揭示花瓣造型技术的一般规律。

3、应用中引导创新

通过“卷曲”、“加皱”与“压皱”造型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创新。应用与拓展活动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经历“卷曲”、“加皱”与“压皱”造型活动的全过程,学生获得技术使用和决策的经验,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提供机会,实现知识内化,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异差,尊重真实学习过程,允许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术掌握分步到位,逐步提高。

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营造一种智慧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下,大胆地探究、并且凭借着各种信息,进一步通过自己探究与感悟,理解教材、突破教材,达到思维创新的较高境界。这才是教育所蕴涵的真正价值。

4、不足之处

课前对学习者积累的面积等分知识掌握预设偏高,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了约15%学习者对操作要求“将10×10厘米正方形纸4次折叠,剪出舌状形花瓣16片”描述的动作语言,在“译码”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分析后,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

本节课采取以上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装饰花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是技能的讲授与操作训练,而侧重于仿真花卉设计的技术思维形成。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