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7-28 11:24:41
【实用】说课稿锦集九篇

【实用】说课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现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构思及其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共有两目,第一目:认识自我的潜能,第二目: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全课内容看,它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重新审视。如:我是谁?我怎样适应社会?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等等。认识潜能是认识自我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而我所任教班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我确定这一重点的理论依据是:我校部分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自信,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2、教学难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我确定这一难点的理论依据是: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可塑性强,所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潜能的巨大性,并能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要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实处又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三)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三、说教法

(一)讲解法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潜能这一话题太抽象,通过讲解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去发掘自己的潜能。

(二)游戏操作法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受到教育。另外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发掘潜能的成功与喜悦。

(三)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和他人的潜能。

四、说学法

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

新课标新教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事例分析、集体讨论和让学生参与游戏,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团队精神的体现。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那里发现自己的潜能。

(三)探究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学生探究问题:我真的有潜能吗?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 “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要善于发掘自己的潜能”。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3分钟)

本节课,我用“笑话一则”及“暴走妈妈”两个故事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潜能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利用真人真事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更直观感受到人的潜能是可以被发掘的。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2分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讲清两个知识点。

1、认识自我的潜能

活动一:了解我们的大脑

出示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观看并相互讨论观看的感受。通过具有权威性资料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游戏—测试你的记忆能力(记数字、π)

活动二、智能猜猜看

出示“发挥七种潜能佼佼者”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并思考,然后概括人所具有的七个方面的智能。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所具有的七大智能。

活动三:SHOW SHOW 你的特长

先让学生对照上述7个方面的智能,填写书上52页的填空

自己的特长表现在-- 自己可能有--的潜能

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展示特长,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会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待学生展示完后,要求学生思考并感悟:特长不等于潜能,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但不等于潜能的全部。还有许多潜能还没开发,我们要做有心人,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如何发掘潜能?引出第二个知识点。

2、发掘自己的潜能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讲解、集体讨论、游戏操作等方法,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首先出示幻灯片:林丹的成长经历,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发掘潜能的方法。(目标、兴趣、坚持、心理暗示、实践……)通过举例说明、讨论、讲解分析,能增强问题的说服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接着让学生做课堂小游戏:“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汉字?至少写出12个。这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

环节三:总结归纳(3分钟)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总体概括,从而促进学生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哪些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潜能?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梦想,但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不仅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此处隐藏9298个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

①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②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

③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

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

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

⑤一共有17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几只小鸟?

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卡,主题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最容易产生无意注意,为此作为教师,课程的设计既要体现知识结构,又要新颖具有趣味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抓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综合应用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往的创设情境,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本节课前我带领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每组一个相同的主题图,以故事的形式编排出来。事先选出三组讲的比较好的为创设情境做准备,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并且都能积极的配合。某月某日,老师带我们到美丽的田园去郊游,经过了一个美丽的公园一角,大家看看田园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瞧,书上有五只小鸟,水里有8只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图画讲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以这种形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

此环节,我将选择一个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环节,来完成一种小动物潜在的数学问题。比如说:同学们看这幅美丽的图画,我看到了树上有5只小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

学生列式:(11-5=6)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此环节,我以小组为单位,让组长分配好孩子们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讲故事导入的,有提出问题的,有列式解答的,最重要的是说一说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算式,最后总结。这一系列的问答,学生充分了彰显了自己的特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提问来考考其他同学,他们非常高兴能考别人,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课题指导学生流出如下算式

11-5=6

11-6=5

5+6=11

总结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想加算减(此环节之后,我会以小组的形式对书上的重点习题进行讲解分析,首先讲故事导入,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算式进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通过循环问答法,让学生考学生,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拜托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式,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联系,巩固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学解答,列出算式,总结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们熟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练习为主,灵活的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完成书上最后一题

总结计算的方法,以生活中实际习题为例.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们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清晰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对于自己的其他同学做以平价,扬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板书设计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11-5=6(只)

11-5=6

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11-6=5

5+6=11想加算减法

答: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6只。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更突出了本节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 篇9

一、说活动来源

本故事通过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本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有生命力,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发展水平。故事《挤在一起》画面温馨、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简短,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它讲述了发生在小动物宝宝小床上的故事,许多小动物宝宝一起挤在小床上,感到快乐又温暖。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独特的声音与形态,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理解故事的内容,使幼儿懂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对于初次离开家庭,刚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讲,分享这样温馨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开心、舒服和温暖,所以我组织了本次语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感受作品中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了朋友就不会孤单害怕。

(二)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能大胆的说简单的对话。

(三)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语言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感受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朋友就不孤单害怕了。丰富幼儿词汇:真暖和呀,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课件PPT、挂图、音带《小夜曲》、故事读本每人一本五。

说活动流程本次语言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预备部分:走线播放《小夜曲》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二)感知部分: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出话题。

(三)理解活部分教师播放PPT,一边讲故事一边提问,让幼儿总体感受故事情节。

出示大挂图,请幼儿讲述。

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启发幼儿体验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的快乐。

(四)结束部分:在播放《小夜曲》中送书宝宝回家。

《【实用】说课稿锦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