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8 11:22:44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时间:

20xx、4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1、初读课文;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 小组读。

2、 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作业: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思想教育要点: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1、谁坐井观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把不认识等字做上记号。

2、出示小黑板认字。

(1)学生自由说,记字的方法,和全班同交流。

(2)会认的同学带着全班同学读。

(3)指名学生认读。

二、听录音,学生跟着读。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A、听第一次对话。(体会鸟飞得远的语句)

B、听第二次对话。

1、小鸟的看法:(天很大)

2、青蛙的看法:(天很小)

3、同桌互相讨论:小鸟说天大的词语?(无边无际),青蛙说天小的词语(只有井口那么大)作上记号再齐读。

C、听第三次对话。

4、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讲故事《狐假虎威》

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一想:故事中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

3、过度: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学习的13课,板书课题,齐读。

4、“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二、感悟课文,理解三次对话。

1、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完以后把圈画出来的生字再读几遍。

3、指生读,指正字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的小鸟和青蛙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论。

5、理解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鸟和青蛙为了天多大的事情而争论,它们在哪儿争论。

指生贴图。

理解“井”“沿”

记“沿”字(加一加,换一换……)

生活中还有什么“沿”(缸沿、江沿、炕沿)

6、感悟第一次对话。

指生读

它们都说了什么?

青蛙看到小鸟什么感觉?用惊奇语气读一读。

齐读第一次对话。

7、感悟第二次对话。

同桌合作读第二次对话。

青蛙相信了吗?理解小鸟说的大话。

对比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非那么远吗?

有感情朗读青蛙的话。

谈小鸟的观点,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8、感悟第三次对话。

师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小组汇报。

井底看天,谈想法。

学习“信”字。

有感情读第三次对话。

三、发散思维 ……此处隐藏14179个字……小鸟说大话,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

天只有井口大,小鸟骗人……

小鸟笑:青蛙弄错了,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自已以为是,笑它目光短浅,井底之蛙……)

(4)我们和小鸟一起告诉他: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小鸟之所以知道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飞得高,看得远。确实是这样,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要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三、演读对话

知道寓意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不同的语气,自己练读,分小组读好对话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喝与渴(回顾识字小口诀:口渴需要水,就用三点水;喝水用嘴喝,所以口字旁)

2、指导生字书写。

五、板书设计:

天的大小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小鸟: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⑸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⑶ 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⑷ 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⑸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⑹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